《红周刊(博客,微博)》特约作者 厦门 陶丹
“中国神钢”来了!2月14日情人节当天 ,武钢股份(600005,股吧)整体并入宝钢股份(600019,股吧)变身“宝武钢铁 ”,A股迎来了一家超级巨无霸“宝武钢铁”。在合并之前,宝钢和武钢都是国内钢铁业的巨无霸 ,此次整合完成,宝武钢铁集团的粗钢产量有望跃居全球第二 。
宝武钢铁的横空出世堪称全球钢铁业的大事件,也预示着2017年央企合纵连横的大戏正式拉开帷幕。2016年底,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已表示“2017年央企户数将降到两位数” ,标志着今年央企重组仍将是改革中的重要看点之一。而过往被认为产能过剩的钢铁行业,也有望随着此次重组进一步改善供求状况 。特别是宝钢作为钢铁板块公认的绩优股,2015年在全行业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依然维持盈利 ,2016全年收益更预告增长7.7倍,此次合并之后的宝武钢铁有望借助行业回暖和产业链的整合,给市场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。
有人担心 ,宝武钢铁是否会重蹈2015年南北车合并为中国中车(601766,股吧)之后的暴跌惨剧,笔者认为可能性不大,最主要的原因是合并前股价的表现差距极大。
2015年6月份南北车合并之前 ,经历了一年涨幅超过8倍的疯狂炒作,动态市盈率接近100倍。当时的疯狂炒作除了央企整合带来利润提升的预期外,更叠加了A股大牛市以及“一带一路 ”题材的疯狂炒作 。相比之下 ,宝武钢铁合并前的表现更显温和,虽然合并前宝钢股份走出一波超过50%的涨幅,但整体炒作力度并不算大,动态市盈率仅为20倍左右 ,和当年中车的表现不可同日而语。这点和市场大环境以及行业属性不无关系,但也因此减少了投机泡沫,给合并之后的宝武钢铁留下更多交易性的机会。
笔者认为 ,此次宝武钢铁的整合,可能更类似2009年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 。当时东航巨亏 、上航则连续亏损面临退市危机,最终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完成吸收合并。当时两家公司合并时正好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股价低位 ,合并前股价也没有经过大幅炒作,甚至和现在宝钢武钢合并前还小幅下跌的走势十分吻合。而当时两航合并之后,股价经过一个月的整理出现一波上扬 ,4个月内从6元一线上升至9.91元,波段涨幅超过60% 。
相比当时两家航空公司都面临亏损及退市的危局,现在宝武钢铁的形势则要好得多 ,至少行业在阶段性转暖,也不存在退市的危险。如果合并之后股价短期之内不被狂炒,那么中线走出稳健上升的行情概率将比较大。
作为今年上市央企整合的重要案例,宝武钢铁对未来的央企整合将具有风向标的影响 ,年内的央企整合题材很大程度上和宝武钢铁复牌后的走势密切相关 。当然,决定此类巨无霸上市公司股价的长期走势,还在于能否借整合提升企业活力 ,带来更多的利润和现金流。2009年东航合并上航虽然带来一波行情,但此后两年内利润改善有限,加上大盘持续低位震荡 ,股价又一度创出2008年以来的新低。因此对于宝武钢铁的长期走势,在题材炒作尘埃散尽之后,投资者应当回归基本面 ,从业绩的角度进行关注 。